馬羊洲的理事不“馬虎”——看“孤島”馬羊洲村如何編織振興夢
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裴姝婧 見習記者 田豆豆 通訊員 李金欣
7月26日10時許,枝江市七星臺鎮馬羊洲村村口,可承載三臺小汽車的輪渡上滿滿當當。河對岸,三輛滿載豇豆的貨車正排隊等候過渡口。登得島上,藍色洋房,窗明幾凈;綠樹掩映,鳥語花香;微風輕拂,玉米吐芳……
“自從成立了合作社,村里每天都有新變化!”陪同采訪的馬羊洲村田園旅游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儒芬激動地說。
馬羊洲村位于枝江市七星臺鎮東南角,1998年被國務院劃分為行洪區。在風風火火的鄉村振興“大潮”中,該村黨員干部積極作為,成立全要素田園旅游專業合作社,將村民變股民,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。
貧困村“織”振興夢
現如今,不少荊州、武漢等地的游客紛至沓來。誰能想到,以前的馬羊洲村是“窮名遠揚”。
4年前的馬羊洲村,一條拉纖式小木船是通往外界的唯一方式,島內僅一條通往村委會的泥巴路。一組村民錢小冬介紹,村里一半人在外務工,另一半人想著搬離,留下的大多是孩子和老人。
2015年,鎮政府和“袁氏兄弟”共同出資90余萬元,將輪渡更新換代。
村黨支部書記袁金國帶領全體黨員到處考察美麗鄉村,謀劃屬于馬羊洲的鄉村振興之路,從彎腰撿垃圾做起,不斷為馬羊洲“擦擦臉”“洗洗身”。“領頭雁”不怕臟,村民們也開始效法,潔凈之風漸成。
在“擦亮”村子的同時,袁金國和其他黨員不斷為馬羊洲“診脈”:“江心島”迤邐的自然風光,是村子最大的“賣點”,發展鄉村旅游是最佳選擇。
“兩委”班子決定,在無旅游企業資金注入開發的情況下,整合農村閑置房屋、土地等資源,成立全要素田園旅游專業合作社,發動村民將閑置房屋、農務物品、田畝、林木、勞動力及現金作為合作要素進行入股,為進軍鄉村旅游市場打基礎。
村民“眾籌”變股東
有了新定位,要怎么實現?
窮在水上,短在路上,要想富,先修路。
全要素田園旅游專業合作社成立后,第一件事就是爭取政策資金修路。
水泥路修到村民的家門口。新輪渡上崗后,村民們出島更方便了,島內農產品變賣更容易了,上島的貨車小轎車也越來越多。
村內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了,村容村貌也需改善。這一次,理事會決定“眾籌”。
說服村民入股并非易事。在一日數次挨家挨戶做工作的同時,理事會適時組織20多名村民代表分赴武漢、黃陂、仙桃等地參觀,開闊眼界。
從仙桃市彭場鎮大嶺村考察歸來后,從事蔬菜運輸的袁艷江打消了顧慮。他感慨道:“別人搞得好我們也搞得好!我帶動10個人,10人再帶動10人,美麗鄉村很快就能成氣候!”
“我入股5萬元,就算一分錢都收不回來我也認了!大河水漲小河滿,村子搞好了,受益的是大家伙兒!”年近七旬的倪文林堅定地說。
村民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,有錢的出錢、有力的出力。短短3個月,先后有70戶村民拿出現金、房屋、土地、實物、勞動力入股。2018年5月,合作社召開社員入股現場會,宣布共籌得入股現金316.5萬元。
農人吃上“旅游飯”
村民變股東,“孤島”大變樣。路面硬化了,民房翻新了,花草遍布房前屋后,亭臺樓閣散布其間,小村儼然世外桃源。
錢小冬用房屋入股,股金出資,將其房屋改造為特色鮮明的民宿,受到游客青睞。
土屋被修葺一新,成為別具一格的農家樂“藝薯部落”。曾在廣州做餐飲生意的李啟鳳一眼相中,自去年“十一”黃金周承包到現在,營業額已超6萬元。
8家民宿、3家農家樂相繼落成,“詩經小鎮”也建起來了,游客絡繹不絕,就連返鄉蓋小洋樓的村民也越來越多了。
曾經靠種蔬菜和玉米打天下的馬羊洲,也吃上了“旅游飯”,成了十里八鄉的“明星村”。
“3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相繼脫貧,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,村集體收入近10萬元。”袁儒芬一臉憧憬地說,今年底,馬羊洲村將實現首次分紅!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“食品產業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食品產業網所有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食品產業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